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界面研究与认知诗学论坛(第161期)学术活动于12月14日(星期三)晚上在腾讯会议线上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特邀南京师范大学汪少华教授做题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我校刘玉梅教授、王天翼教授主持,我校众多老师、博士生和硕士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汪少华教授首先借用“瑞士军刀”的隐喻,说明了认知语言学并非一种语言学流派,而是集大成者,具有跨学科性。随后,汪少华教授详细介绍了Vyvyan Evans教授的著作《认知语言学综观》,明确了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最新发展和动态。接下来,汪少华教授引用“冰山理论”的隐喻,认为认知语言学就是通过冰山上层(即语言),去探索冰山下层(即思想、文化、概念、情感、价值观等)。接着,汪少华教授从刻意隐喻理论、神经隐喻理论、架构理论分析了认知语言学本体理论的发展。汪少华教授认为,刻意隐喻不仅涉及语言和思维,而且引导公众的行为,隐喻的神经生成机制导致了基本隐喻的同步激活性,基本隐喻具有不对称性和认知普遍性,而架构则具有整合性和隐喻性。随后,汪少华教授介绍了认知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发展,其中认知语言学与话语研究、社会语言学、诗学、对话理论、二语习得理论融合形成新的研究方向,即:认知话语研究、认知社会语言学、认知诗学、对话句法理论、应用认知语言学。最后,汪少华教授指出,新文科驱动了学科交叉、整合融通的研究,在进行学科的整合融通时需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而语言学整合融通研究的具体路径也有多种选择。总之,要以学科交叉、整合融通为主线,走出科研误区。
讲座最后,王天翼教授对此次讲座作了精彩总结,高度赞扬了汪少华教授所具有的广阔且丰富的视角以及与时俱进的研究态度。提问环节,汪少华教授也对在场师生的问题作出了深刻回答,并表明,讲座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壁垒,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新的视角。与会的师生收获颇丰,纷纷向汪少华教授表示感谢。至此,本次讲座圆满落幕。
【主讲人:汪少华教授】
【主持人:刘玉梅教授、王天翼教授】
【在场师生】